職場日誌: 小事才是關鍵 「破窗效應」

全城熱話 編輯推介 辦公室生存之道

「破窗效應」(Broken windows theory),是犯罪學者凱林(George L. Kelling)及威爾遜(James Q. Wilson)提出的;他們做了次實驗,一棟有破窗的大樓,如果窗戶沒有即時修好,會有更多破壞者把窗戶打破,甚至闖入大樓中,意圖偷竊或縱火,導致犯罪的擴散。再引申來說,一面牆,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,很快的,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,不堪入目的東西。一個很乾淨的地方,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,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,人就會毫不猶疑的拋。

 

「破窗理論」最著名的實例發生在美國的紐約市。80年代的紐約以髒亂聞名,環境惡劣,犯罪猖獗,地鐵的情況尤為嚴重。朱利安尼擔任市長時,接受犯罪學者建議,以「破窗理論」為基礎,推動多項措施。包括禁止地鐵塗鴉、大力整頓逃票等。當時這個做法雖然被人罵為緩不濟急,「船都要沈了還在洗甲板」。但是紐約市還是從維護地鐵車廂乾淨著手,並將不買車票白搭車的人用手銬銬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,公開向民眾宣示政府整頓的決心,結果發現非常有效。

 

警察發現人們果然比較不會在乾淨的場合犯罪。又發現抓逃票很有收穫,因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緝犯,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攜帶武器。因此警察願意很認真地去抓逃票,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,出門不敢帶武器,以免得不償失、因小失大。這樣紐約市就從最小、最容易的地方著手, 打破了犯罪環結,使這個惡性循環無法繼續下去。

 

「破窗理論」也能時時提醒上班族,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怠惰或主管不檢查就隨便交差了事。工作隨便做,打混摸魚的交差了事,是工作紀律渙散的開始,更是個人競爭力衰退的開始。工作出錯時,記得要第一時間勇於認錯,積極尋求協助,尋找解決問題方法,制定防止再犯錯的方法,不但自己能防堵錯誤再犯,甚至能以自己的錯誤為經驗,調整工作流程,幫助其他同事不再犯相同的錯誤。

 

對工作決不得過且過、馬虎苟且,絕不放任自己負責的工作範圍有任何窗戶破了卻擺爛不管、不修的情況發生,等將來有機會承擔重責大任時,一定能夠游刃有餘的完成。

 

#以上內容參考自網絡

 

【延伸閱讀】職場日誌︰如何告別拖延症?

【延伸閱讀】打工仔必懂Excel 5大函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