徹底告別拖延症 「沒有時間」其實也是自欺欺人

全城熱話 編輯推介 辦公室生存之道

你或你身邊有沒有同事,常常將待辦事項不斷拖拖拖,不單影響自己的工作進度,也大大影響團隊的工作效率。為甚麼有些人總喜歡「凡事拖延」,不到最後一日都不願意處理及跟進?要徹底告別拖延症,首先要了解拖延者的類別,才能對症下藥,根治這個問題。

 

1) 表現者(performer):

表現者類型的工作者認為愈是在高壓、短時間的條件下,愈能激發自己的潛力,交出很棒的成果。然而,這可能只是自欺欺人,期限緊迫,做起事來就不太可能面面俱到,反而容易疏漏。

如果你自認是表現者,很有可能該項工作需要的時間,因此到最後一刻只好全力完成。最合適的方法就是盡可能為自己訂下完成工作時間,再提早一些開始準備,並學會拆分工作內容,一定有部分環節可以預先完成,讓後面流程更加順暢。

 

2) 忙碌逃避者(overbooker):

這種人有一項特別,就是整天都喊著︰「我很忙!我很多事情要做。」,這些人晚上會留下來加班,口中不停抱怨某些事情做也做不完。原來「忙碌」經常會成為拖延的藉口,例如其他部門請你協助的專案,得處理很多繁瑣的數據,對方又很謹慎,經常檢查出小錯誤,導致你不想面對,就用太多事情得做,不斷延後這項工作的處理順序。要停止這樣的拖延心態,請正視自己的問題:到底害怕或憂慮什麼事? 也許是你還不熟悉怎麼處理數據,擔心一直來回更正,所以應該尋求資深同事或主管協助,學好處理方式,未來就不會再害怕類似的工作。

 

3) 自嘲者(self-deprecator):

有些同事故意拖延工作,並習慣歸咎於自己不情願或懶散,但他們不是無法達成那些任務,只是不願承認身心已經疲憊,需要休息或充電。這些人愛面子,寧願展現自己刻意不做,也不想讓別人看到不想做。這是一種「假性拖延」,因此改善方案相當簡單,就是學著理解人都會疲累,適度放過自己、休息一下,會更有助於你工作的表現。

 

4) 新奇事物症候群(novelty seeker):

「應該要用這個新推廣方法。」、「這個新產品理念十分好,我們要生產出來。」、「要試試開拓更多海外市場。」對工作經常浮出新想法,不斷要求事情力臻完善,這也是造成拖延的原因。腦中有源源不絕的點子固然很好,可是當不斷打掉重練、沒辦法產出結果時,自然難以在期限內完成工作。想化解這種症候群,就要好好做規劃,決定好後全速前進,不要再行一步退兩步或是突然放下手上工作,然後因有新點子而立即投入時間精神到其他地方,你需要確保工作進度是一切向前。

 

資料來源:Business Insider 及 經理人

 

圖片來源:網絡

 

【延伸閱讀】每個人都懂卻很少人執行 「事前管理」的重要性

【延伸閱讀】大企業行政為何總是「簡單問題複雜化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