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教你做天王】專欄文章 ——幾多歲讀醫最好?

博客 編輯推介

傳統認為讀醫一定要夠年青,而且愈年青愈好。剛完成中學教育,二十歲左右,耳聰目明、鮮蹦活跳地走進醫學院,接受系統而嚴格的理論學習及訓練,實習再加上專科文憑,走出來的已是個年近三十穩重的人。一般要求就是:手要靈活要定,才可掌握精細的手術細節、眼要靈才可看得精準、體能要夠才可應付動輒站立數小時才可完成的外科手術。

 

但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,很多「手藝」都可以由先進的醫學儀器輔助甚至替代:不怕累、不會抖的機械手臂、精準的內窺鏡、種種的4D打印技術等都在協助可能不再年青的醫生發揮更好的醫術。於是現在讀醫的可以是三、四十歲,已經有相當的社會經驗的人士。

他們也許不夠幼嫩,但思想成熟,意志堅定,學習能力不遜於比他們年輕的同班同學,而且也許比他們更有決心走好這條艱辛的醫學路。於是我們見到只有中三理科程度的文商大學畢業生,工作幾年之後儲了點錢,用一年時間狂追理科知識,幾經轉折考入澳洲大學讀醫的例子。也見過放棄港大商業神科,用優異的DSE成績透過UCAS (英國的聯招制度)考入英國的醫學院。

 

英、美、澳的醫學院比香港兩大醫學院更願意錄取不同年齡層的學生。以 Buckingham Medical School 為例,一班百多人中,只有少數入學時不足20歲,其餘大部份都已經持有其他學位。大學收生除了看成績,還要看個人陳述 (personal statement),老師、教授或有相當社會地位人士寫的推薦信。他們除了錄取成績優異的學生,更希望培育有醫術、有醫德、有耐性的醫生,所以要得到他們的青睞,學生就要把握好準備personal statement的技巧,顯示自己真心誠意想當一位好醫生,簡單來說,年齡不是問題,提早預備好生涯規劃的方案就可以增加勝算。這亦是這門專業輔導生意大行其道的原因。

 

 

專欄作者﹕精英匯集團主席梁賀琪

原文於2020年11月5日刊登於頭條日報

閱讀更多相關文章:

【教你做天王】專欄文章 ——為什麼讀醫?

【教你做天王】專欄文章 ——DSE的前推手

【教你做天王】專欄文章 ——教育行業的新商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