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Hello Bonnie 國際親子台】怎樣為孩子選擇興趣班?

親子專欄

小孩子的學習能力強,幾乎所有東西教一次就已學會,當我們對照自己,現在學什麼也難以專注,記憶力又沒有小時好,25歲之後根本難以學會另一種語言。我們實在不難理解,為什麼父母都希望在孩子小時候,趁他們時間充裕,學習能力又強的階段,多學一點。

香港家長用於子女教育的資源冠絕全球,這是2017年匯豐銀行的調查所得,當中部份資源便是用於孩子的課後活動及興趣班。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,其中一個研究範疇,是有關本地學童參與課外活動的情況。去年,她的一個有關香港幼稚園生的研究發現,參加較多興趣班的幼兒,在社交能力及入學準備能力方面表現較佳。而在云云眾多興趣班中,本港最多人參與的課外學習,是英語班。本地教育體制以英文為主導的前題下,這結果自然不難理解。

不過,更值得留意的是,興趣班對不同家庭的幼兒影響會因「家長在家參與度」( Parental Involvement ) 而異。簡而言之,若家長平日較少有機會與幼兒進行互動、遊戲及學習的,興趣班對這些家庭的幼兒影響尤其正面。相反,這些影響則沒有前者明顯。這結果反映出不少家庭,或因工作或其他需要,而未能有足夠時間與孩子互動。透過參加適量支援小朋友學習和發展的有質素活動,就能豐富子女的生活經驗,發揮其重要作用。有些父母兩人都要上班的家庭就不諱言,為免幼兒終日在家成為長老/家傭培養下的電視迷,情願多帶他們上興趣班學習。

「興趣班」– 顧名思義應以興趣出發,請注意,是孩子的興趣,而非爸媽的興趣,別借孩子來完成自己的夢想,每個人也該為自己的夢負責。事實上,當孩子真心喜歡一件事,他會不怕艱辛,周而復始地去做。好像我的女兒雪雪,小時候愛上了看《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》,是會要我不斷周而復始地說同一個故事。那一年,我們看了300多條很肚餓的毛毛蟲。

其次是,家長可考慮孩子的活動模式以作參考,有些孩子在安靜的環境,更能專注;有些孩子需要大量互動,才能投入。我們可先了解不同機構的特性是否與孩子配合,方才決定。最後,我們更需理解,孩子自2-3歲開始,自主意識抬頭,若他們有機會參與在選擇活動的過程,一方面能令孩子感到自己的選擇被尊重,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學會承諾及堅持。美國親子作家科恩 (Alfie Kohn)曾說:「To take children seriously is to value them for who they are right now rather than adults-in-the-making.」既是自己有份作出的決定,孩子自然更能投入其中。

 

Hello Bonnie 國際親子台: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ellobonniemami/

作者:Hello Bonnie 國際親子台